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杭州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9-05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
发布日期: 2024-09-05 08:25 浏览次数: 字体:[ ]

项目基本情况

千岛湖地处浙西山区的淳安县,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的特大型水库。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正式成为杭州市和嘉兴市1300万居民的“大水缸”,饮用水源地的战略地位明显。作为人工湖泊,千岛湖周边人类活动强度大、生态自净能力相对不足,面临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水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

浙江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统揽,启动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紧扣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单元功能,以现存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治理,以千岛湖全流域为对象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陆湖泊“一核五翼”流域生态保护模式。项目的实施,使千岛湖流域水质得以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流域水质水华预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智慧治水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01.png

千岛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生态修复项目与钱塘江源头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类型分布格局

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导,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加快“多规合一”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系统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开展环湖景观评估,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和沿湖风貌,切实保护好湖岸线、山脊线、天际线。分批实施临湖地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沿湖绿道、山林植被和交通道路两侧,营造人工湿地、浅滩、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物群落多样性。

(二)系统治理,持续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源头削减+ 过程拦截+ 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系统治理模式,污染物入湖量得以削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初步构建绿色共生农业模式,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零直排等工程,城乡污水提标排放,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染物入湖量。建立污水“回收—中转—处理”的流水线,将所有的游船、货船及沿湖无法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的酒店景点和污水收集点的污水全部统一收集上岸处理。

对武强溪、上梧溪、梓桐源、郁川溪、六都源等5个重点流域及环湖景观生态保育区的芒杆山进行生态修复;对蛟池化工厂、硫黄厂等关停矿区进行边坡复绿等生态治理;采用农田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护岸边坡、果园生草等过程拦截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排放量。

02.png

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点

(三)技术先行,精准修复敏感要素

建成国内首套原位藻类细分实时监测剖面浮标,实现对藻类高频自动监测。以千岛湖流域沿湖沿路裸露地等生态敏感地带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采用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构建与径流拦截净化、堤岸型湖滨带水生植物倒置式配置等基于自然的缓冲带生态修复手段,有效拦截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湖域。

(四)模式创新,持续引入社会资本

针对面源污染治理,引入国际上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资金机制——水基金模式,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1000万元,建立“千岛湖水基金”,初步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和自我造血的可持续资金机制。

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风貌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提高

建成了面积122亩的千岛湖植物园,该园现有植物1000余种,其中国家级、浙江省保护植物3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银缕梅、南方红豆杉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淳安”的城市新名片。

(二)流域风险大幅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

累计实施统防统治面积30万亩次、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面积15万亩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57%,21个乡镇建成区的所有生活小区和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零直排;森林系统修复面积11.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91%,实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森林生态效果。

(三)大力推进品牌赋能,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千岛湖水基金与蚂蚁金服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采用生态护水措施的农产品进行可溯源认证,通过品牌赋能,带动“千岛农品”销售,使示范项目农户增收30%~40%。

03.png

蛟池化工厂、硫磺厂矿区治理前后对比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