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5-13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预报处、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在浙江普陀举行
发布日期: 2024-05-13 09:1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在浙江普陀举行。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绍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副所长梅显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彭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于福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石绥祥,国家海洋减灾中心副主任刘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邹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阮飙,舟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毛江平等参加活动,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到会指导。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3年,影响我国的海洋灾害以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为主,伴随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沿海基层地区是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前线、主战场,不断提升沿海基层减灾能力是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在浙江普陀举办主场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广普陀区作为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上取得的成功经验,突出基层减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推广避灾自救技能,不断提高基层社区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及海洋减灾能力。

  在活动现场,阮飙表示,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强力保障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但同时浙江也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持续努力,浙江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自主创新的省级海洋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和国家-海区-省-市四级海洋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率先完成了省级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率先建立了风暴潮重点防御区管理体系和海洋灾应急防御五级协同应急防御体系,建成了“覆盖近海、延伸外海”的海洋综合立体观(监)测网络,纳网站点数量全国第一。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4%以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活动现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了“中国海洋热浪预报产品”,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中国海洋水色卫星(HY-1C/D)黄东海影像及遥感指数数据集,浙江海洋防灾减灾数字宣传使者“浙小静”同步亮相;活动主办方还为浙海大“海岛卫蓝”大学生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千船联动 治塑海洋”东海治塑志愿联动队授旗,至此,2024年浙江省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面启动。

  现场活动后,以“应民所急,平安普陀”为主题的海洋灾害应急救援宣传和演练在普陀区综合应急救援基地体验中心开展。

  此次活动还通过展板宣传、短片播放、走访调研、学术研讨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各类海洋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有效防灾避险科普知识介绍。同时,在今年全国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浙江各级海洋部门将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依托电视、网络、报刊和手机APP、微信等媒体平台,创新产品内容和形式,集中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

333.jpg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在浙江普陀举行。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