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温州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4-07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苍南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

醉美自然·看“浙”里丨苍南县:用好“加减乘除”,让不动产登记更有为
发布日期: 2024-04-07 16:03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苍南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聚焦群众办事“急难愁盼”,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用好不动产登记“加减乘除”法,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好口碑。2023年,中心先后获得浙江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便民利民服务成绩突出集体、县巾帼文明岗、县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用“加法”提升服务品质

推进“党建+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数字登记 情暖万家”党建品牌,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主动为群众提供预约办、上门办、延时办、帮办代办等人性化便民服务。2023年,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延时服务50余次、帮办代办服务500余次。

01.png

此外,创新打造“老年友好”服务模式。针对老年群体在办证过程中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申请材料、不理解现行政策等问题,开展登记服务适老化改造。开设老人专窗,配置爱心座椅、老花镜等设备,配备业务精湛、认真细致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接待,全流程引导办理。建立不动产登记队伍方言库,为老年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02.png

用“减法”提高服务效率

为逐步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中心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群众可以通过“浙里办”app进入“不动产智治”平台,线上办理预告、商品房转移、抵押等登记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实现“零跑腿”。二手房转移、抵押登记的办理时限由原来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抵押注销登记实现“即传即办”。2023年,线上“不见面”、“零材料”办理登记业务39199件,减少纸质材料16万余份,群众少跑腿8万多趟。

用“乘法”创新服务模式

以“温暖营商”品牌创建为抓手,紧扣改革创新,推动工业企业项目验收、办证等业务办理“串联”改“并联”,实现“竣工即领证”。

以往企业在项目竣工验收后,需先开展测绘、成果查验、落宗等权籍调查工作,后经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多方多次审批,时间长、环节多,前前后后至少需要1个月。改革后,中心联合住建、县政务服务中心、工商银行等部门,通过组建一对一服务专班,“并联式”开展联合验收、权籍调查、成果入库等工作,实现项目竣工验收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项目通过验收,一天内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省时省力。”浙江喜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赞叹道。

03.png

同时,中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融资“零断档”抵押登记服务,让项目从纯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到不动产抵押实现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免过桥续贷需求,精准破解融资难题。2023年为企业节省了约600万元融资成本。

用“除法”破解历史难题

为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会商机制。针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按照“尊重历史、统筹兼顾、让利于民、完善手续”的原则,深入分析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分类研究处置措施和实施细则,落实配套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摸排入库、限时办结、督办通报、销号管理”全链条闭环管理。

苍南一中教师联建房项目,因缺乏用地审批等手续,曾是苍南典型的“黑房户”。中心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多方协作、共同研究,将该项目列入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清单,进行集中攻坚。目前已为该项目18套房产办理登记手续。

此外,在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企业群众办证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把办不成的事办成、办好,为群众提供“兜底”服务。

04.png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