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2-27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这里山清水秀、绿意动人,看浙江如此描画“山水”
发布日期: 2024-02-27 17:17 浏览次数: 字体:[ ]

640 (3).jpg


640 (4).jpg


640 (5).jpg


640 (6).jpg


640 (7).jpg


这一个个生动美丽的画面,分别来自钱塘江源头区域和瓯江源头区域两个山水工程试点项目。近日,这5张图入选了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出版的《生态恢复实践标准》。该标准包括五项内容:评价、规划设计、实施、过程管理、监测评估等。该标准与2021年9月发布的《生态恢复十项准则》一脉相承,细化了各项准则在生态恢复全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据悉,在该标准起草过程中,自然资源部开展了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图片的征集与筛选工作,该标准共引用了34张图片,前述浙江省典型案例代表中国山水工程唯一入选。图片反映了中国山水工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国山水工程在景观尺度下实施的特点。

浙江省重点流域源头区域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随着山水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渐铺开。开化县域发现国家、省级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58种,“鸟类中的大熊猫”“水质生态试纸”——中华秋沙鸭再次回归;丽水在全国率先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并被列为浙江首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形成了集生态保护与旅游、学习于一体的良性链条;梅城镇通过古镇水系的综合治理,使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异地安置150余户居民,激活古镇业态,给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重点流域地理单元为主,先后开展钱塘江源头、瓯江源头区域2个国家级山水工程建设,打造重要流域山水工程新样本,带动各地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新路径。瓯江源头山水工程助力“中国山水工程”获评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范本实践典型十大案例。截至2023年底,我省已完成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试点项目整体验收,瓯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形象进度已达到94.1%;两个国家山水工程共实施了13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03亿元。

完善机制体制。坚持总体部署,将试点工作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体部署,省部精心指导、市级牵头主抓、县级主体推进、专班统筹协调,高效有序推进工程实施。坚持跨区域协作,与毗邻省份所辖部门、乡镇签订合作保护协议,明确职责分工,推动上下游联动治理制度化、常态化、协同化。坚持产学研用“一条线”,加强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出台管理办法,坚持专业规范,做到“一本账”验收。

统筹政策资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区域环境系统治理。坚持一县一策,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探索开展水基金、“两山银行”改革试点、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模式,对“碎片化”生态资源集中整合收储、分类开发运营。

压实督查管理。落实层级负责制和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严格遵循法规程序。强化项目建前、建中、建后三个阶段的过程监管和资金使用,做好项目后期督查管理、验收审计、台账整理等工作,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