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办即办、急事速办”,丽水创新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审批机制 | |||
|
|||
“真没想到,工人的临时居住用地这么快就审批下来了。”“临时停车场租好了,开工更快了。”……今年以来,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一系列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自然资源创新举措也纷纷落地,获得了一致好评。储备土地临时利用的全新审批机制,正是其中的贴心之举。 租管协同服务与管理“双向奔赴” 近年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一个个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施工办公区没有着落、建筑工人生活区无合适场所、建筑材料无法堆放、施工便道无法开辟……企业因获得土地权益“乘兴而来”,却时常因为没有施工配套用地而“忧心忡忡”。“施工配套用地紧缺”逐渐成了建筑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与此同时,丽水城区分布着近7000亩储备土地,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偷倒乱倒、违法搭建、违法侵占等现象屡禁不止,管理难度大。 一方要做好管理,另一方又急需用地。 如何破题?“以租代管”的储备土地管理思路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运用储备土地开展临时利用工作,在行政管理职责与建筑企业之间搭起桥梁,实现储备土地管理与服务城市建设发展“同频共振”。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该局在联合审批、地块测量、价格评估、合同签署、临时建筑规划许可报批等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规范的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模式,全力帮助企业解决施工配套用地需求。 瞄准需求打通审批流程“绿色通道” “建筑企业分秒必争,但是储备土地临时利用项目租赁手续办理时长少则21个工作日,多则33个工作日,流程长、时间慢、手续多,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联审会议常常是1个月或者2个月召开一次,是否科学合理?” “建设项目急需用地与审批时间过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 “面对当前已经较为成熟定型的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联审机制,如何加速改革、创新优化?” 这些问题萦绕在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的心头,如何提升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服务效能成为一道“必答题”。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强后劲,推动丽水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现行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审批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努力谋求破解之策。 2023年6月,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心城区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即批即用”工作的通知》,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商住用地等出让项目、政府明确要求安排储备土地临时利用以及因政府原因确需临时利用储备土地的项目,确需加快储备土地进场利用进度的,可通过“容缺受理、联合踏勘、会前联审、批用同步”的实施路径,实现“即批即用”。该文件明确将原本近1个月的手续办理时长缩短至3至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了各类临时用地申请审批时限,提升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该局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明确联审会议通过的项目,经审核符合“即批即用”相关条件的,可参照“即批即用”进场临时利用。 贴心服务赢得服务对象“真心点赞” “申请受理后第2天就进场使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手续办理工作,相较以前至少需一个月的审批流程,现在真是太快、太方便了!”近日,丽水市水发公司项目前期部负责人对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即批即用”联审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即批即用”机制,已高效办结了寿元街与东地路交叉口东北侧出让地块、宇雷路与丽阳街交叉口东北侧出让地块和丽水市南明湖岸线改造工程、括苍路和灯塔街交叉口东南侧等4个项目的配套用地需求,得到了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的高度肯定。 接下来,针对将要开发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商住用地等项目,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做好准备,主动对接,随时开通“即批即用”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同时,不断完善机制,拓展适用范围,优化服务保障,深入挖掘自然资源领域在“服务解难”方面的潜能,做到精准服务、靠前服务、高效服务,为加快建设项目落地、助力企业投资发展和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力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