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1-17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 |
同走“兴硒”路,共绘富裕图 | |
|
|
1月9日上午,海拔800余米的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黄垟乡峰山村热闹起来。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省地质学会主办的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授牌仪式暨“‘兴硒’路,共同行”公益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地质专家们走进群山环抱的富硒土地,与乡、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共商如何发挥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做好富硒土地保护与利用文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峰山村富硒土地界桩点,地质专家和乡、村干部交流富硒土地保护工作。李风 摄 有了富硒土地,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峰山村是青田县革命老区村。去年9月,经中国地质学会认定,峰山村共有天然富硒土地1094余亩,其中耕地419亩、园地591余亩、其他土地83余亩。 公益活动现场,产自富硒土地的稻米、青菜、萝卜、番薯、鸭蛋、鹅蛋、黄精、茶叶等10多种农产品一字排开,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浙江省地质院李孟奇博士、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公司下属的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明义、峰山村富硒土地调查项目负责人余根华等专家,向村民们介绍哪些是富硒农产品,哪些不是富硒农产品。 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继毅接过话茬:“富硒土地效应初显,目前,鸭蛋、鹅蛋、稻米等农产品价格翻番,十分畅销,经常卖断货。峰山是长寿村,现在又有了富硒土地,我们发展富硒产业更有信心了。” “有了富硒土地,黄精卖上了好价钱。”青田诚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江平感触颇深。2022年以来,诚峰公司在300多亩富硒园地种植中药材黄精,最近进入收获期。他从一个包装袋里拿出淡黄色的干黄精、乌黑的熟黄精,笑着说:“干黄精,原来每斤价格是40元,现在可以卖80~90元。熟黄精,过去每斤价格300多元,目前价格是700多元。” 设立界桩和监测点,更好地保护富硒土地 众人沿着村道,走近山边一块农田,看到这里埋设了一根醒目的富硒土地界桩。 像这样的界桩,村里的富硒土地已设立12根。有村民好奇:“为何埋设界桩?”地质专家告诉大家:设立界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富硒土地,既可以明确富硒土地范围,也能了解富硒土地基本信息。现场的村干部拿出手机扫一扫界桩上的二维码,峰山村富硒土地的范围、面积、类型及农产品含硒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来到另一丘农田设立的富硒土地监测点,地质专家告诉乡、村干部和种植户:通过对土壤硒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开展定期监测,可以了解这些元素是增加还是减少,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现硒含量减少、重金属含量增加,都要查明原因。 借此机会,地质专家为富硒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出谋划策。宋明义向村干部提出建议:种植油菜、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作物,可采用打碎秸秆的方法,实现“秸秆还田”,这个做法既能保证土壤含硒总量的稳定,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种植的水稻田适当推迟放水时间,以延长水稻吸收硒元素的时间,增加农产品的硒含量。 发挥资源优势,用好“国字号新名片” 冬日暖阳下,大家同走“兴硒”路,心里热乎乎的,话题越聊越多。 如何发挥富硒资源优势,用好中国地质学会认定的天然富硒土地这张“国字号新名片”?黄垟乡党委书记陈海峰表示,将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峰山村富硒水稻种植区、富硒黄精种植区、富硒茶叶种植区和富硒果蔬种植区,打造集生态旅游、养生休闲、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式观赏区。 “目前,浙江省共有9个地块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总面积达3.9万亩。”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陈远景表示,这将为全省推动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力量。 公益活动落幕,但大家对于富硒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热情不减。峰山富硒土地认证技术支撑单位——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帮助当地村民和农业企业进一步挖掘富硒产业发展潜力。当天下午,该公司就安排了技术人员再次进村,采集了冬笋、青菜、盘菜等特色农产品样品,为下一步筛选、开发更多的富硒农产品种类提供依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