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温州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5-25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温州以“生态树”理论为指导,构建斑-廊-基生态保护红线格局
发布日期: 2023-05-25 08:41 浏览次数: 字体:[ ]

“快看!那是水凤凰!”温州三垟湿地的明星鸟种之一——水雉正轻步行走于睡莲之间,体态优美,羽色艳丽,宛如凌波仙子。温州素来有“浙南水乡”之称,水系众多、湿地遍布,并处于全球9条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亚西亚路线中的主要环节,每年都迎来大批的候鸟迁徙。

越来越多的候鸟将温州作为“第二个家”,离不开温州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工作。一直以来,温州在规划上注重顺应山水格局、人地和谐。

本次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过程中,温州遵从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可转换原理,坚持生态优先,平衡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从全市域陆海空间统筹与整体利用出发,以“生态树”理论为指导,构建斑-廊-基生态保护红线格局,走出一条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与利用的新路径。

640 (1).jpg

什么是“生态树”理论、如何巧妙运用?温州市水系众多,全域分布瓯江、飞云江、鳌江3大水系,61条主干流。水域990.9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8%。陆地水域 420.4 平方公里,湿地 570.5平方公里。丰富的山地“溪-江”径流与密集联通平原“河-渠”构成层次清晰、分布面广、联系度强的拟树状水系。

此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合温州自然地理格局,以水为脉,建立全域多生态系统联系的楠溪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四大流域“生态树”。坚持“生态树为整体、区域为单元、保护山区、修复平原”的原则,突出“水”和“林”两个生态要素,统筹陆海以及山水林田湖草,促进建立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治理与利用体系。

640 (2).jpg

在“生态树”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斑-廊-基生态网格,构建温州市生态保护红线格局。

以重要生态斑块为主。温州市域生态重要斑块由重要林地斑块、重要湿地斑块、生态功能斑块、生态敏感性斑块、自然保护地构成。斑块数量共计131个,总面积约343.1平方公里,平均面积26.2 平方公里,分布较为均匀。

以主要线性廊道为骨。温州市域水系密布,四通八达,是温州市生态格局中的主要线性廊道,廊道总面积约306.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横贯东西的瓯江、飞云江、鳌江,纵贯北部山体的楠溪江等主要河流,以及各类支流、河溪等。

以生态基质为底。温州市域生态基质由林地、草地、湿地等构成。其中,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西、北部山区;湿地分为沿海湿地和内陆湿地,沿海湿地沿海岸线分布,内陆湿地零散分布,面积较大的有三垟湿地、林垟湿地、飞云湖水库等。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