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4-07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潮新闻

保护耕地,浙江又出二十条新政,相当硬核
发布日期: 2023-04-07 22:41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保护耕地这件事上,浙江又拿出了硬核手段。

近日,浙江省出台最严格耕地保护的二十条新政,提出了今后力争耕地违法行为零新增的目标,全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可以说率先全国打出了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通过签订‘军令状’、构建田长责任体系、完善‘耕地智保’应用场景等方式真正做到‘人田对应’层层压实责任,还通过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和指标挂钩等方式形成了保护闭环。” 

浙江,拥有6000多万人口,耕地面积只有1935.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jpg

怎样守好每一块耕地? 

浙江在全省范围构建了“5+1”田长责任体系,包含6万多名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同时对责任地块数量、位置立牌公示,真正做到“人田对应”。 

这样还不够,为了层层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浙江要求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签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军令状”。

5.jpg

“军令状”的内容就是将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带数量、带质量、带位置落实到具体图斑、地块,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 

对于未经批准在耕地上挖鱼塘、搞堆场、建房……这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到底该如何杜绝? 

翻开新政,可以发现一张技术编织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正越织越密。 

全省的“耕地智保”应用场景,现在连接着1.4万个高位摄像头,覆盖了全省80%的耕地。一旦出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摄像头能够智能识别并发送信息给巡查员。此外季度卫星遥感、月度无人机巡查和每日铁塔探头监测,都在时刻守卫着我们的耕地。

在耕地的用途管制方面,新政也有一个新的提法——“双平衡”。 

一个是对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决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还有一个是对于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施行“进出平衡”,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我们将加强垦造耕地项目全过程闭环监管。比如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核查比例、实行验收和核查责任‘终身追责’。” 这位负责人表示。 

在处罚力度方面,也是空前的。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指标、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耕地保护挂上了钩。

根据新政第十七条,一旦有地方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将先冻结所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只有依法依规拆除复耕了才能解除冻结。“这项指标一旦冻结,意味着一些地区部分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将被叫停,这也是一种责任倒逼机制。” 这位负责人介绍。

6.jpg

此外,新政对耕地保护省级补偿资金与耕地保护绩效也进行了挂钩,对年度存在违法占用耕地且未按要求及时整改恢复原状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安排资金。

“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守住红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优化耕地布局,化零为整。” 这位负责人表示,新政还提出将大力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提高连片度,优化空间布局,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