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11-08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 |
浙江建设项目空间准入管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 |||
|
|||
2022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用地审批、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编制等政策文件。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在推行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多评合一”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用地审批部门内事项集成、部门间业务协同,以数字化场景赋能增效。建设项目空间准入管理逐步由“物理整合”转变为“化学融合”,由各自为政转变为协同发力。 综合论证强化项目空间准入管理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批复期间,单独选址类的建设项目面临在空间上缺乏统筹布局和有效指引的难题。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项目前期推进时,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进度不合拍、层级不一致、意见不统一等问题;项目选址选线阶段,对于切实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各地各部门站位不一、谋划不足、落实不力;项目建设后期,逐渐暴露的空间矛盾协调难度大、调整成本高,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难点堵点,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项目前期推进中靠前站位、提前介入,积极参与项目选址选线工作;充分履行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深化优化规划用地综合论证,加强部门协同协作,提前化解空间矛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2018年机构改革后,浙江省开始推行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其中之一,是将项目立项阶段涉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耕地保护暨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踏勘论证、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节地评价报告等论证事项进行归并,推行“多评合一”论证,并制定《浙江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论证报告编制指南》,指导各地各单位科学系统地编制论证报告。 整合论证事项的同时,浙江省还不断强化相关部门内部上下、左右协同协商,明确省本级的论证工作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牵头,组织有关处室开展联合审查,并指定所属单位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技术性审查,财政经费全额保障论证工作。浙江厅要求,经设区的市自然资源部门初审论证报告后,书面提交论证请示。对论证报告质量不高、初审部门把关不严、项目存在重大空间矛盾等原因导致未通过论证的建设项目,该厅以提示函或警示函形式函告负责初审的自然资源部门,视情况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 为发挥专家评审对论证工作的支撑作用,浙江省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8大领域遴选了251位专业人士组成专家库,专家以随机抽选的形式参与论证工作。 此外,浙江省还进一步厘清论证事项层级,以避免多头论证、重复论证。涉及多个论证事项的,由多个论证事项中最高层级的自然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开展;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自然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开展。目前,浙江省本级共组织召开综合论证345场。3年多来,综合论证有效地加强了建设项目空间准入管理,提升了行政效能,减轻了企业负担。 凝聚共识加强部门间协同协作 为加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项目推进中的主动作为,2021年浙江省开展全省“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实行专班运作和“挂图作战”,锚定目标、靶向发力,加强部门间协同协作,全流程指导服务项目用地报批。 2022年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后,浙江厅与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水利厅等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文件,就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部门协同力度提出了具体举措。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方面在规划用地综合论证环节邀请交通、能源、水利主管部门,以及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文物保护、林业等部门参与审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行业主管部门、发展改革等部门组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议,充分发表规划选址、用地政策、要素保障等意见建议。2020年至今,浙江省本级共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议112次。 为优化流程,有序推进工作,浙江厅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置的行业部门审查意见,建立抄告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制度,确定项目建设内容、标准和规模以及必要性和合理性等关键内容;落实前置部门对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的准入意见,统筹协同解决空间矛盾。 数字赋能打造用途管制新格局 近年来,浙江省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抓手,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在自然资源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浙江厅根据用途管制业务管理需求,构建运行“浙地智管”应用场景,形成了空间适配“一张图”、要素保障“一本账”、用地审批“一盘棋”的用途管制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数据底座的作用,浙江省要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即开展空间适配,提前化解空间矛盾、优化选址选线、节约集约用地。近2年,全省共完成4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3183个批次项目在线适配评估,提前协调优化13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554个批次用地空间方案。 同时,浙江省为应对疫情影响,建设了综合论证线上场景,变“面对面”开会为“屏对屏”审查。对以地方为主组织开展的涉及“有限人为活动”的建设项目,建立报备系统,确保涉及此类活动的项目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执行。 按照论证实地踏勘的要求,浙江厅利用已有数据基础,将踏勘路线周围的地形、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叠加,三维模拟“飞行踏勘”,全面直观掌握项目现状信息,辅助论证审查工作。 下一步,浙江省将持续深化细化自然资源部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论证专章的要求,做实做细做优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作用,加强系统集成和部门协同,提升项目审批质量和效率,提高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