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8-04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 |
“标准地”,土地要素高效配置的钥匙 | |||
|
|||
2017年12月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将“标准地”改革作为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累计出让3.9万亩工业“标准地”——为先进制造业“破茧蝶变”提供要素支撑。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零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二期)工地,一幢规划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加紧建设。“2021年11月10日,项目(二期)竞得100亩‘标准地’,仅12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至少为项目争取了4至6个月的建设工期。”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7年12月1日,金东区成功出让金华市首块工业“标准地”,至今年6月底,金华市共出让1324宗、约3.9万亩工业“标准地”。据调查统计,参与“标准地”竞拍的企业满意度达95.9%。 创造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 浙江好易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来一直租赁厂房生产智能家具,在金华拿到一块“标准地”后,该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套智能家居产品的项目。 “在拿地前,我们就已经知道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好易点公司总经理金星荣说,“标准地”的好处体现在企业承诺制、审批效率高,为项目尽快落地争取了时间。 2017年10月,金华市政府出台市区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在“标准地”出让的前期准备、组织出让以及出让后的监管环节,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过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在土地成交后才能开始办理。由于事前情况不了解,部门与企业之间反复磨合,往往需要6个月以上。”金华局相关人员介绍,实施“标准地”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依据企业的承诺,提前介入进行模拟审批,重点审核项目总平面设计,在地块成交后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据介绍,过去金华市工业用地出让以规划指标为主,未对地块的能耗、环境等指标进行约定。实施“标准地”后,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各县(市、区)确定的“标准地”指标拟定出让方案,并在地块出让公告中公开。 金华市还组建相应专业代办机构和人员,实施“一窗受理、数据跑腿、集成服务、全程代办”。“好易点公司的‘标准地’项目从拿地到投产,不到一年时间。”金华局相关人员说。 “新厂区总建筑面积达到7.9万平方米,公司生意越做越大。”金星荣介绍,2019年,好易点“标准地”项目投产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2020年完成销售收入4.8亿元,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元。据悉,该项目用地的亩均税收约为50万元。 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自2019年7月被列为全省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试点以来,金华市梳理了10个部门涉及的30个事项,构建了‘1234’‘标准地’监管体系。”金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构建一整套监管流程方面,金华市将“标准地”项目涉审事项和“标准地”企业主体履约指标,如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等,以及开工、竣工、达产时间等,作为主要监管事项纳入监管计划,一次性告知企业。同时,明确监管责任部门以及监管时间节点、监管方式、监管内容。 金华市还出台《“标准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标准地”信用监管评价办法》两项监管办法。其中,前者将“标准地”承诺履约事项嵌入亩均效益评价中,确定评价等级,并根据“标准地”项目评价等级,实施用地、用电、用能、用水、信贷资金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后者则建立了事前信用查询机制,以及事中事后信用评价机制。 同时,金华市着力推动“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与社会公共信用评价系统、亩均效益评价系统、综合执法监管系统相融合。监管平台的融合,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项目动态实时更新、监管及时有效。 此外,金华市“标准地”全流程监管体系覆盖了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生产运行四个阶段。从开工到项目建成,主要监管开工时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等10项内容。在竣工验收阶段,主要监管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建设用地复核验收等14项内容。项目竣工验收后一年,主要监管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6项内容,作为达产复核依据。达产复核后进入正常生产,重点监管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并结合企业承诺事项的履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改革过程中,金华市还建立“双合同”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好“标准地”的重要基础。“标准地”成交后,由市、区政府(管委会)与企业签订工业项目投资建设合同,自然资源部门与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其中,土地出让合同包含竞得人基本信息、土地基本信息、出让金缴纳、交地的时间和违约责任,以及规划指标要求、当事人主动退出土地使用权条款。 2017年以来,金华市持续探索“标准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协同,通过‘双合同’管理,以及指标验收、弹性年期出让、二级市场管理、抵押和租赁管理等制度,加强‘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金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转变工业用地管理方式 从2019年开始,金华市全域工业用地除负面清单外,市场供应全部为“标准地”。随着今年5月《金华市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阶段正式开启。 金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指的是建立工业用地项目招商准入、土地出让、复核验收、亩均评价、土地退出收回于一体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用地主体土地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将建设投入、产出等各要素纳入日常管理,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 《办法》将强化工业用地规划管控、优化工业用地出让、强化开发建设履约监管、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规范工业用地收回管理等内容串珠成链,环环相扣,形成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一条链”。 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金华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招商、发展改革、资规、经信等部门对土地和企业分头管理,虽然各部门各司其职,但也形成管理真空地带,未形成合力;如今各部门在各个管理时间节点加强协同,对土地和企业进行绑定管理和服务。 据悉,今年起金华市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行动,“标准地”制度正为推进先进制造业“破茧蝶变”提供要素支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