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8-30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浙江新闻 |
携手跨越"数字鸿沟”!嘉兴3.5万退休老人乐享"智慧晚年" | |||
|
|||
“学会这个智能应用后,散步时就可以把纸盒子顺便带到回收箱,再也不用把自行车库塞得满满当当了!"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海宁的徐侣华将几个牛奶外包装箱扔进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手机里又多了不少积分,她接着在小区门口的超市用积分兑换了一包挂面。 如今,这样的智能运用场景普遍发生在嘉兴老年人的生活中,这得益于嘉兴市老干部工作系统为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化改革红利,推出携手跨越"数字鸿沟”的系列举措,目前已有3.5万名退休老人享受到了"智慧晚年"的幸福和便利。 数字化融入晚年生活 “我要打110举报你。”前几天,俞师傅气定神闲地挂断了一个骗子打来的电话。这是本月他第四次接到诈骗电话,幸亏他在老年大学的培训班里学习了如何使用正规银行的APP购买理财产品,“我是绝对不会轻易上当的。” 今年3月,嘉兴市委老干部局、南湖区委老干部局与金融机构充分合作,为老年大学学员们提供了配套的防范电信诈骗等公益课程,进一步提升了老同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今年74岁的俞国祥是嘉兴老年大学的学员,他不光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申请健康码、移动支付消费等,还学会了利用银行APP进行理财等技能,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他还从学会了如何识别并防止各种利用智能设备知识盲区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知识。 在嘉兴,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办的老年电脑使用培训班已经办了十几年,最初只是教老人用电脑,后来又加入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智能手机培训班坚持需求导向,以提升老同志适应现代生活为切入点,精准对接老同志日常生活需求,普及数字化知识。”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日常生活涉及微信使用、在线打车、在线购物、在线支付、金融防骗、志愿服务等,为老同志制定了适宜的教学计划。 比如,桐乡市老年大学推出了《健康小助手——浙江“预约挂号”》,海宁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志愿服务项目“桶长制”,开设了智能垃圾分类课程,还有《滴滴打车出行》等,都是禾城老同志喜欢的“明星课程”。 “只要手机点一点,医疗、出行、理财都方便。”七旬老人俞国祥再次掏出手机,他已经将智能手机玩转得很溜。 在为老年人创造智慧生活的同时,我市统筹资源,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积极营造智慧学习的氛围。 以桐乡市为例,开展了“互联网+党史学习”,老同志可以利用“学习强国”“爱桐乡”等学习载体阅读相关报道;老干部可参加“向党说句心里话”“万名党员话初心”等网络学习活动,拓宽学习教育渠道,实现学习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组织生活”,利用“红船云”平台,使组织生活“线上、线下”相融合;利用“桐乡党史·红色印记”平台,实现网上“零距离”参观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文化;推动“互联网+作用发挥”,依托“微家园”平台,组织动员老干部参加“一编三定”,参与社区治理和线上议事;引导桐乡1200多位老同志完成“志愿汇”平台注册,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智慧才干,展示家国情怀……数字化,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元素。 农村老人享受“云”服务 今年58岁的范阿姨,家住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在农村,并不怎么流行广场舞,平时做点小生意的她也没有时间去读老年大学。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每天早晨打开手机跟着老年大学“云课堂”的老师打半小时的太极拳。 疫情期间,嘉兴老干部工作系统创新线上“云服务”,录制300多堂云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舞蹈、健身、养生心理健康、智能手机使用等内容,这些课程可通过“嘉兴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嘉兴华数数字电视、微嘉园等小程序、腾讯视频等平台观看。 “推动共同富裕,最关键的路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嘉兴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跨越数字“鸿沟”的另一面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农村老年人享受一样便利的服务,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关注乡村老年人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除了线上“云课堂以外”,嘉兴还推进建立了140多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进一步推动在社区、村、养老机构布点延伸,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便利服务,为实现乐学乐活银龄新生活助力赋能。 “这些培训班、老年大学教学点开设的课程,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最实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应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播放相关课程40余场次,观看人数近8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还推出了“银晖数智课堂”,设计提供了“线下科技志愿者手把手指导”“线上银晖一族情景式参演”两个模式,开设现场课堂11场,并同步上传线上教程。 “这个银晖数智课堂为老同志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感觉很潮,很具风尚,学起来也更带劲了。”家住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的项阿姨说。 扩大“智慧晚年”幸福圈 从老年人就诊医疗、交通出行、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切入,让不少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时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定期开展智能技术帮扶服务,建立一支强大的智慧助老“同盟军”,扩大“智慧晚年”幸福圈。 74岁的老郭是一位孤寡老人,想起几年前,他痛风发作自己一个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的场景心有余悸。如今,他在嘉兴“红船银晖志愿服务队”里老伙伴的帮助下,不仅学会了医院自助挂号机的使用,并且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目前,嘉兴医院、药店等公共场所实行“双码联查”,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行程码的老年人怎么办?嘉兴市第一医院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无行程码专用通道,并安排大量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办理入院手续。在这些志愿者中,银发志愿服务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智慧就医”在老年群体面前原来有道“篱笆墙”,这些老年志愿者利用自己学会的智能挂号知识,成立“就诊帮帮团”,成功破除“藩篱”。仅海宁市粗略统计,志愿者通过“智慧医疗多功能服务机”,服务群众2.3万余次。 据悉,海宁市早在2017年就建立了一支以老干部活动中心“银龄服务队”为骨干的“就诊帮帮团”,分批定期驻守海宁市人民医院,针对农村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智慧医疗多功能服务机”的使用指导,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就诊效率、通过三乙复评等重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自2020年以来,海宁市还结合“环浙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对接职能部门,主动认领智能回收箱宣教推广任务,通过各类专题培训,对全市138名基层离退休支部书记和8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业务教学,学会一个、发展一个,形成志愿联盟,唱响“垃圾分类智助团”品牌,累计走村入社开展志愿服务53次,教会2100多名老年居民使用智能回收箱,教学区域利用率提高50%以上。 南湖区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开展“银耀南湖·温暖益行”进乡村、“携手跨越‘数字鸿沟’,银耀嘉禾我们在行动”进社区等活动,帮助更多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化服务。 秀洲区在城市驿站建立了跨越“数字鸿沟”加油站,组建“携手跨越‘数字鸿沟’”银龄志愿分队,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面对面地指导和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嘉兴老年人口占比达27%,较2015年提升2.7个百分点。“老年人对智慧生活有迫切需求,也有美好向往,但他们中多数可能连最基本的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嘉兴市委老干部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智慧助老”是一项造福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工作,要让更多老年群体也能分享数字化改革红利。 如今,禾城老年人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主动融入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单一学”为“综合学”,变“输入学”为“互助学”。(照片由市委老干部局提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