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22秒传回“受灾点”影像 浙江举行测绘应急演练 | |||
|
|||
持续强降雨,突发泥石流,引发山体滑坡,道路冲毁,房屋倒塌,农田受淹……这是前方出现的一幕假设灾情。随着一声令下,一架架无人机迅速起飞升空。航拍最快的仅用了16分22秒就获取了“灾情”影像数据,地面制作数据最快的仅用了5分34秒,完成“受灾”影像专题图,形成测绘应急成果,传输回指挥中心。 5月25日上午,省自然资源厅在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举行全省测绘应急演练,来自省内12家测绘单位的应急队伍同台比武竞技。 据了解,与往年的测绘应急演练不同,这次演练和比武着重检验参赛队伍对突发公共事件灾害点影像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处理能力。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演练首次将队伍集中在同一块场地,避免了不同天气、距离、空域情况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让演练成绩更加公平公正。 应急测绘,速度为王。根据演练比武规则,要求每支队伍在演练开始后30分钟内,完成约0.25平方千米范围的模拟灾害点无人机影像数据获取,在20分钟内完成数据处理。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50多名测绘应急队员通力协作,紧张有序地开展无人机影像获取、应急影像处理、数据分析对比等工作。 据了解,参演队伍共出动各种类型无人机12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获取的数据形成数字正射影像提交指挥中心。经过专家评比,金华市测绘院获得第一名。 演练结束后,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演练队伍总结交流经验,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全省测绘应急保障队伍沟通与协调,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速度和水平,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期间还展示了测绘应急的新技术新装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