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4-16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嘉兴南湖分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嘉兴南湖:红船旁的耕地保护样本
发布日期: 2021-04-16 22:12 浏览次数: 字体:[ ]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百年前

悠悠红船

在风雨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百年后

因这抹红

一代又一代人

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进行一场场红色接力

红船精神

历久弥新。

今天,

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探寻嘉兴南湖的自然资源印迹!

1921年8月初

距嘉兴火车站不到两里地的狮子汇渡口,

上海到杭州的早班火车路过不久,

停靠在码头上的一条画舫,

登上了一拨客人,

穿桥过河,

便到了嘉兴南湖。

船在湖里悠游了一圈,

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

便停橹住棹,停在湖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

就在这艘游船里悄然开始了。

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党纲只有15条,

不足1000字。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最后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闯入会场,初拟党纲的一张纸险些暴露。

而在南湖会议上,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正源于这份起初仅15条的党纲。

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完成组织立党。

最后,全体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庄严而轻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嘉兴市,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浙北粮仓”的美誉。位于嘉兴市主城区的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一张名片。

嘉兴市南湖区总面积43898.68公顷(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其中耕地23412.03 公顷,园地1755.48 公顷,林地17.19公顷,草地85.50 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389.7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826.6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03.37公顷,其他土地208.72公顷。

7000多年前,先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在境内进行土地开发。

明清时期,为赋税征收,对境内田地山荡面积多次进行清丈,登记人户所占田亩,编绘成田圩鱼鳞图册,为政府土地管理雏形。

民国时期,开展土地清丈测量,进行户地测量。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由私有制逐步转变为集体和国家所有,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1958年和1981年两次土壤普查,基本摸清全区土地资源底细。

1990年2月,全面开展土地资源详查工作,为全区制定国土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土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998年开始编制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2010年止,共进行二轮编制,对全区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使用。

端稳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作为“粮仓”的嘉兴市南湖区如何保护好“口粮田”?跟着我们走进红船旁的耕地保护“明星村”一探究竟。

在2019年南湖区耕地保护版“抢红包”竞赛中,余新镇金星村以收获2632927元独占鳌头,这是南湖区有史以来首个突破200万元的耕保“大红包”。

自2013年以来,南湖区尝试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助资金机制,“耕保红包”从一般耕地50元/亩·年、永久基本农田60元/亩·年,逐步提高至一般耕地130元/亩·年、高标准农田(含永久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等)150元/亩·年,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发挥基层耕地保护“前哨站”作用。2020年,此项政策惠及行政村增至53个,有21个行政村补偿额超过100万元,各村(社区)为“抢”“耕保红包”,纷纷释放“洪荒之力”。

嘉兴市南湖区永久基本农田

“我们村耕地面积较大,有1.6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示范区14280亩,按照区里的耕保补偿办法,我们有一定的资源优势。”金星村党委书记顾海明介绍,作为全省第一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村之一,耕地保护工作有动力更有压力。

耕地面积大就能“躺赢”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耕地面积大,小企业数量多,也意味着管理难度更大,管理责任更大,能夺得全区第一名,离不开“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力度,金星村能拿到全额的耕保资金,意味着过去的一年该村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妥善保护。

七星白鹭伴耕图

“南湖区耕地保护考评异常严格,只要把耕地保护好,村集体账上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笔资金是村集体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可以为村里保护农田和公共事业减轻很大的资金压力,村级组织有了钱,更有能力做好扶贫、扶弱、扶病等社会救助工作,还可以修路、修缮其他公共设施,使老百姓得益,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改善和提高。” 金星村党委有关负责人说,全村上下保持“高度警觉”的耕地保护状态,按照网格化管理思路,村委会班子干部划分耕地保护“责任田”,千方百计做好耕地面积“加法”的同时,全力杜绝违法用地行为。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国土天眼”纳入镇综治四个平台

除了村民守护良田,在耕地边还常驻一位“侦察兵”。南湖区已配套建成“智慧国土天眼”系统,100多个铁塔上的高清网络球机摄像头像炯炯有神的眼睛,时而巡视耕地,时而注视远方。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拍到疑似违建事件,系统就会立即自动向我们的管理用户端发出预警短信,让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无处遁形。

技术人员在安装摄像头

如今,自觉保护耕田已成为南湖区众多村(社区)的常态,该区通过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管控性保护等一系列组合拳为耕地保护护航,将优质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伞”下,多管齐下振兴乡村经济。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