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两项海洋技术标准获批发布! | |||
|
|||
近日,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申报的DB33/T 2367-2021《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和DB33/T 2368-2021《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估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获批发布,浙江省海洋标准体系进一步得到丰富,将为规范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效助力全省海洋生态治理和海洋强省建设。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基于生态系统保护做好海洋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海域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将为强化海洋生态系统规划、管理、调控和优化,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规定了海洋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指标、指标计算、指标分级、权重、评价等,适用于以精度不小于1 km×1 km的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对浙江省所辖海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标准的制定弥补了长期以来海洋生态系统缺乏综合量化评价研究和技术规范的不足,有利于协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当前各类用海矛盾、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生态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划定和评估海洋生态红线区域、海洋主体功能区域,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估技术规程》 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关系国家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沿海地区民生福祉。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陆续开展各类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并建立了不同类型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为科学规范海岸线整治修复活动,切实提升海岸线整治修复效果,省自然资源厅根据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关于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意见》要求,制定了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价导则,作为全省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评价与认定的技术依据。 《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估技术规程》是在技术导则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相关评估工作,规定了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估的分类、总体要求、评估方法与程序、评估结果,以及评估报告编制的要求,适用于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的方向引导和成效评估,并可作为海岸线整治修复后可否纳入自然岸线管控目标管理的判定依据。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引导浙江省海岸线资源的科学保护和生态利用,改善沿岸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