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8-17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两山”之路15年(十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实践
发布日期: 2020-08-17 22:46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自然资源部组织主题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跟随采访组第一站就来到浙江。了解浙江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中的具体做法。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村里炸山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得很快。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面对遮天蔽日的粉尘,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习近平称赞余村人的这一选择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站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矿山遗址上,看到的是,周围山上,生长着一片片翠绿竹林。在绿色掩隐中,可以看到保留的一些矿口,它们在无声地讲述着这里曾经的景象。十多年前,这里每天放炮声不断,粉尘迷漫在空气中,一片片山林变秃了,山里的孩子们再也不敢在山林里自由的玩耍。那时担任村支书的鲍新民,向我们讲起了他所经历的余村巨变。上世纪80年代,余村交通不便,没有生财之道,村民都很穷,改变贫穷的迫切愿望,让他们办起了乡镇企业,当时这里有一个水泥厂,三座矿山,这些企业让这个小山村实现了脱贫,集体收入达到300多万元,而与此同时,就在我们脚下的这个小山沟里,每天放炮声能有100多次,山里的小动物们吓跑了,曾经的绿水青山,变得岩石裸露,竹子枯黄,河水也被污染了。

有钱了,但没了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我们的生活該做怎样的选择?余村人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从新世纪开始,余村开始逐步关停矿山。这一举措让山林安静了,绿色开始回来了,但新的矛盾来了,没了企业,百姓的口袋变瘪了,集体的收入减少了。鲍新民坦言,当时面临着巨大压力。

正在这时,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让他们坚定了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这条转型之路。

他们不但关停矿山,还对停采后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利用。我们所在之处,就是在保留的废弃矿山上建成的矿山遗址公园,这里记录着余村绿色发展的历程,也让我们见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开辟出的新的发展渠道。

余村关掉了污染的企业,代之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特色种植,发展出一整套“卖环境”的产业,优美的环境给余村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从余村这个小山村,折射出安吉、湖州、浙江乃至全国绿色发展的轨迹。

在浙江余姚市南部的梁弄镇,经过生态修复后的四明水库,一泓碧水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梁弄这是一个耕地少地块碎的地方,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中,他们坚持用“一个棋盘”来统筹,按照“山水林田湖村”系统治理的思路,将土地整治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个棋盘之中。目前,全镇完成了生存环境低劣片区人口“内聚外迁”、零星村庄迁并集中、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低小散乱污企业整体腾退,建成了商务会展教育培训产业基地和1.5万亩宁波市特色小水果基地,实现了生态优、乡村美、产业特、文明浓、农民富、集体强的目标。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万亩,垦造耕地800亩,复垦建设用地530亩,染弄镇成为了投资进山、游客上山的目的地。

在浙江的各处,我们看到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各地都有各地的高招。长兴县曾是矿业大县,长三角的重要建材供应基地。仅从这两点就可知道,长兴县也曾是生态破坏的重灾县,长年的开采给长兴县留下了300多座废弃矿山,近年来,该县以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利用,有力推动了矿地资源向林业资源、耕地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打造了以龙之梦为代表的一批生态治理项目。如今,曾经的矿坑被改造成为景观水面,桃花、流水、青山、白鹭,在那些曾经污水横流的废弃矿山周围,这番景象像凤凰涅槃一样,向人们生动地叙述着长兴的从污走向治的变革史。曾经的矿业大县,现在是全国闻名的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

在湖州,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坡地经济”。这里低丘缓坡较多,耕地资源却相对不足。怎样在稀缺的土地资源中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他们面临的课题。在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的慧心谷绿奢度假村,我们看到了这种巧借山水、依坡就势的美丽“大花园”建设思路。这是一个点状供地的建筑模式,它的63幢建筑,利用11亩的点状地,嵌于林中,镶于坡地,不占一分耕地,以山水、竹林、村舍的融合而别具一格。

杭州的西溪湿地,以其亦诗亦画的优美,早已成为游客云集之地。作为珍贵的城市湿地,几十年来,一直面临污染严重,面积不断萎缩的局面。要加快保护的呼声年年响起,却一直难有起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这15年间,西溪湿地保护真正迎来了大变样的机遇。现在的西溪湿地变得更美,把杭州也扮得更靓。

历史上,西溪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千百年业,西溪形成了大水面、多河塘为主体的自然与人工湿地。作为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大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3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包括总体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将湿地的4000多户原住民迁出就近安置,新增植被80公顷,对河堤采用河泥自然堆成,水壁由陡坡改为缓坡,种植芦苇、野茭白等植物,使西溪湿地的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二类,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动植物种类大量增加,现在已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15年来,浙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各项工作中涌现了许多创新举措和实践案例,绿色发展在浙江大地不断实践、丰富、发展的历程,以丰富的“浙江素材”“浙江实践”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的中国故事。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