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8-11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山海金(五)|水泥厂关门了,拖拉机手“下岗”了,然而这个小山村却成了“网红村” | |||
|
|||
晚上8点,送走最后一桌食客,潘春林又忙开了。他把自家腌的咸笋剪成整齐长条,这是第二天厨房要用的食材。 右一潘春林 夏季山里游客多,清凉滋补的笋干老鸭汤,点单率很高。在自家做生意,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这件事,对15年前的货车司机潘春林来说,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奢望。 1】曾经的水泥村,白衬衫穿身上2小时就变灰 1989年初中毕业,无事可做的潘春林,跟人学开拖拉机干个体户。当时,村里有个水泥厂,往山里去的矿山上,都是灰色的石头。 经过山下窑洞高温煅烧,黑色石头变成石灰,拖拉机手就把一车车石料拉去水泥厂。山里有三个矿山,还有三个石灰窑。每天几十辆拖拉机排着队,从凌晨3点到晚傍晚5-6点,不停来回运输。 山里开矿、烧窑不断,村里的水泥厂,6口直径2米的大烟囱也终日冒着浓烟。在那个流行白衬衫配牛仔裤,提卡带机摇摆迪斯科的年代,村里赶时髦的小年轻,却没人敢这样招摇。倒不是乡下人保守,而是粉尘飞扬的村庄里,衣服穿上不要2小时,白衬衫就会变灰。早晨出门前,家里擦得锃亮的桌子,晚上回家又是一层厚厚的灰。村里孩子练毛笔字,都不用买纸,只要手指沾点水,家里桌板上就能划拉。 矿山老照片 环境固然恶劣,但水泥厂生意倒是很红火,普通搬运工每月都有600多元薪水。后来,水泥厂要招货车司机,每月工资是900多元。开了三年拖拉机,潘春林又去考了大车驾照,来水泥厂开车。 2】水泥厂关停,主动请辞的货车司机前路迷茫 比起开拖拉机拉石料,开解放牌大货车拉水泥的日子松快多了。潘春林因此认识不少朋友,也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上世纪90年代末,别人家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0-30万元。 修复后的矿山遗址 潘春林的家乡是十里八乡的富裕村,靠着开矿、开水泥厂,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潘春林有骨子拼劲。开货车每年七八千元的收入,他并不满足。2000年前后,他和老婆用手头的积蓄,在附近天荒坪景区租了营业房开饭店。当时,城里人开始流行去乡下旅游。乡下人也越来越注重本地的环境保护,还有生态保持。水泥厂的发展模式,渐渐走了下坡路,厂里生意不再像上个世纪那样蒸蒸日上。2004年的时候,村里人都在说矿山和水泥厂污染太严重,要关停了。有些人不想看着厂子倒闭,无所事事,自己开始奔走找门路。 潘春林也觉得,水泥厂大势已趋,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就跟厂里提了辞职。当时,家里刚盖了新房子。货车司机正式下岗后,本来,全家还可以靠经营景区饭店维持生计。可是,饭店生意虽然挺好,但租金年年涨。店里的装修也越来越陈旧,到了需要资金投入的阶段。饭店如果要继续正常经营下去,全家势必要举债。坚持还是放弃?这个问题,是摆在潘春林一家人面前关于生存的拷问。 3】搞农家乐开旅游大巴,污染村变身网红村 全家一共3万元的积蓄,到底用来做什么?迫于生计的压力,一个铤而走险的念头,从潘春林脑海中一闪而过。“租房子开饭店,还不如把家里装修一下,改造成农家乐。”好在潘家在村里口碑和人缘都不错,潘春林凭着面子东拼西凑,几乎借遍了亲朋好友,凑齐了60万元。 村中房前屋后的菜地 他一边改造自家房屋,一边有数不清的人上门来劝阻。那会儿,大家是这样说的,“咱们这个村,什么风景都没有,山上还那么多烂疮疤,怎么会有游客来玩呢?”还有的长辈找到潘春林父亲说,“你儿子的钱怕是打水漂了,年轻人不懂事,你也不知道劝劝?”在一片质疑声中,2005年5月,春林农家乐开张了。也在这一年,村里的矿山全部关停了。漫天飞舞的粉尘消失了,但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此一落千丈,从300多万元变成20万元。村庄里隐约笼罩着种种不安的情绪,春林农家乐的生意,自然也不乐观。挨过了第一年的“寒冬”,第二年的春天,山上经过生态修复的废弃矿山,长出了青翠的竹林。 竹子的修复能力很强,只一年时间,矿山就化作森林,后来还被打造成矿山遗址公园,供游人休闲。除了开饭店,春林农业乐也收拾出经济实惠的客房,来家里消费的游客主要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农家乐第三年便扭亏为盈。不过,当时,村里没有直通大城市的旅游大巴,上海、江苏的客人都是倒了几趟汽车才到的村里。“能不能弄几辆旅游大巴,开去上海、江苏把客人接到村里来玩?”头脑灵活的潘春林,集结了当年村里一起开车的七八个小伙伴,凑了100多万元,购置4辆大巴,开通了上海、无锡直通村里的旅游专线。 村中民宿 游客住在村里,可以在前台定制旅游线路,村里能帮大家拿到最优惠的景点折扣。第二天一早,潘春林车队的大巴车会一家家上门,接上游客去附近的江南天池、大竹海、百草园、滑雪场游玩。在春林农家乐的带动下,村里又冒出了许多民宿和农家乐,现在已经发展到40多家。 曾经野蛮生长的污染村,如今山青水绿,一派田园风光。比起水泥厂时代,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也已经翻了10倍。这个村庄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安吉天荒坪镇余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