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5-25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
“两山”理念:照亮“浙”里生活(萧山篇) | ||
|
||
戴村镇位于杭州市南郊,萧山区西南部,山峦叠起,风景秀丽,被誉为“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2019年6月,戴村镇全镇16个行政村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与村庄更新、拆违控违、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提质改造工作,充分释放农村宅基地流量,美化村庄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优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空间,不断将“绿色福利”转化成人民群众长久受益的“经济红利”。 数字赋能 助推“自留地”改革 戴村镇大石盖村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整治违章辅房和堆放垃圾杂物的自留地,对房前屋后200亩菜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架设灌溉系统,由参与项目的村民免费认领种植,打造出一个个“美丽菜园”。 整治后的“美丽菜园” 戴村镇引入区块链理念和技术,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合作,联合研发“映山红乡村治理数字平台”,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开展“初心菜园大比拼”活动,在每一块菜地里竖起标有种植人姓名和专属二维码的标牌,扫一扫就能看到菜地信息,同时可对他人的菜园进行实名制评价。种植的放心菜由村里统一收购,根据参与村民在“映山红乡村治理数字平台”里的积分数,确定售卖的先后顺序。参与村民每年可增加3~4万元的额外收入。 高颜值的“网红菜园”,不仅扮靓了村庄,还引来了大批游客到此打卡。游客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菜地信息,根据自己喜好向村里订购蔬菜,从而更好地带动蔬菜销售。 避让搬迁 打赢“除险安居”攻坚战 戴村镇骆家舍村地处萧山区西南部,位于海拔600多米的船坞山脚下,为萧山区海拔最高村。全村470余户农宅坐落在山间狭长低谷处,村民多于自然斜坡上切坡建房,房屋密度较高。每年雨季一旦遭遇强降雨袭击,该地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18年,萧山区贯彻落实全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解决骆家舍村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该区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极度危险区内70余农户的签约工作,拨款1.7亿元对骆家舍村泥石流隐患极危险区内搬迁的78户、287名农户进行转移安置,搬迁补偿标准为全省最高。2019年11月底前,骆家舍村泥石流隐患极危险区内的村民已全部搬迁。 全类型试点 打造复制推广“样板村” 戴村镇佛山村以其土地整治类型全、村民整治热情高,成为萧山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首个试点村。 该地采取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设施、改良土壤等措施,新增耕地和原有耕地连成一片,成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园区。 整治后的复垦耕地 通过三年行动,佛山村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33.78亩,生态修复新增水田面积17.99亩,旱改水新增水田211.75亩,耕地质量提升263.1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43.31亩。 多手段整治 铸就新型农旅综合体 戴村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沈村竹风泳流“天然浴场”、“竹影七都源”游乐园、尖山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举办戴村国际山地越野赛、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暨国际邀请赛等有影响力的国内外赛事,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实现区域联动,绘就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旅游蓝图。 国家级登山健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