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4-08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自然资源部网站 |
深学细悟“两山”理念 推进做实绿色发展——基于浙江安吉余村的调研和思考 | |||
|
|||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在15年前率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地方——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并与村民们亲切交谈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他当年指导余村发展的“两山”理念,逐步演化为浙江发展战略,进而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实践上的发展变化和理论上的总结提升,促使我们对安吉余村的发展经验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余村转型发展 因天目山余脉余岭得名的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靠山吃山、加快发展的思想推动下,余村先后办起了矿山、水泥厂,年收入高达300多万元,成为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全村280户村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矿山成了全村人的 “命根子”。但也因为开矿,造成了严重的山体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与周围的绿水青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些有思想的村民们也曾提出质疑,这样的发展能持续多久? 2003年,安吉县提出创建全国生态县的目标,余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当他听到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正在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时,十分高兴,充分肯定了余村的做法,明确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科学论断。9天后,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鲜明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安吉余村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逐步走上了绿色发展、快速发展的富裕之路。 2017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2.77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13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仅这一项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安吉余村的巨大发展变化,鲜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是完全正确、切合发展实际的。据村委会的介绍,余村的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做精规划 借力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争取将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成为全省首批村庄规划编制与建设试点村。立足旧村改造、突出布局规范,开创性地将整个村庄划分为生态旅游区、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区三块独立空间。在发展中严格管控山野林地、溪河田野,合理引导村民生活、生产及发展空间,力促零星分散的小企业向工业区集中。 做美环境 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加快旧村改造,由村里垫资率先建造7座民居别墅样板房,供村民调剂使用或建筑参照,同时新建一处规划小区,用于解决部分农户安置建房,切实加深了村民对提升生态居住环境的认同。借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及世行贷款项目,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有序推进厂区改造、道路三化、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整复垦六大行动。十多年间,余村先后投资2000多万,用于基础建设和环境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做优产业 大力引导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完成全县首批“农家乐服务中心”接待点建设,全村现有农家乐床位500余张,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在全市开创民办旅游之先河,村集体经济投入400多万元,成功开发龙庆园旅游景点,通过村民自治、市场参与,全力提升景区、漂流、水库、园区品位,已逐步形成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 做浓氛围 强化机制约束,把生态文明理念写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引导村民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强化平台共享,高标准建设文化礼堂、数字影院、文体广场、活动室、阅览室,让村民学习有场地、交流有空间、思想有舞台。强化活动引领,建立多支群众性文体队伍和环保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党员网格服务、环保义务活动、美丽家庭创评、年度最美评比等,用干部群众的双手扮美绿水青山,吸引八方游客。 十多年来,余村致力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集中精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实现“石头经济”向“美丽经济”转变,走上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余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和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国家级美丽宜居创建村、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安吉县首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余村的发展变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经历时代检验的实践样本。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和重要内容。 探索推进矿山生态恢复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余村积极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新途径,创建了样板,推动生态环境优势不断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从理论上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清危复绿 对主要坡面及其他地段边坡进行浮石清理,消除危岩和浮石造成的边坡掉块等安全隐患,为边坡面复绿创造良好条件。对清理、平整后的边坡岩面,坡底种植爬藤类植物,坡顶边缘种植悬藤类植物,“上悬下爬”方式实现快速复绿;对平台区域,通过种植水土保持能力强的小型树种以及在苗木间隙内播撒草籽方式实现水土保持与复绿。 复垦改良 对宕底、堆土、废渣堆、加工场地等区域,通过覆土、削高填低等方式实行土地平整和复垦;对平整后的土地进行土质改良后种植耐贫瘠、耐干旱类植物,恢复治理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治,腾出了66亩土地,可用于种植各类经济作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涵养水土 针对治理区的排水沟区域,出口处设置沉砂池,使得治理区排水畅通,减少水土流失。通过生态恢复,裸露的岩石变成了翠绿的美景,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经过整治的余村矿山,石头变美景,荒山变青山。余村的这些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绿色矿业让自然空间得以休养生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反思和借鉴安吉余村乃至浙江的发展经验,促使对新时代矿业发展进行新的认识和思考。 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离不开矿业开发,发展需要一定量的矿产资源保障。但是,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矿业发展方式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新时代的矿业开发,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在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给自然空间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妥善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新时期矿业开发应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妥善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禁止人为活动的区域,不能再进入。限制人为活动的区域,严格遵守规定。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问题,尽最大努力降减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大力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发展,是矿业领域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应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科学规划布局,最大限度地将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之中。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社会的积极性。学习、借鉴和运用先进经验,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协调解决矿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在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不少地方探索建立起党委政府重视、规划布局、政策配套、项目跟进、市场运作、资金保障、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一大批矿山企业响应号召,探索总结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地勘单位、中介机构等积累了强大的人才、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随着对外开放扩大,国外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经验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这些重要资源、运行机制应注意保护,转化应用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