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3-18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自然资源部网站 |
无人机助力!这个县地灾隐患排查很硬核 | |||
|
|||
“高度再降一点,镜头左转一点点,好,好!”只听“咔嚓”一声,平板上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貌。 汛期临近,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迫在眉睫。连日来,天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朱波和浙江水文地质大队的专家一起,首次动用无人机,对隐患点实行空中俯视。 “用无人机排查隐患点,好处多多。”徐弈从专家角度作了专业解读。他说,以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都靠实地踏勘,但站在地上,看到的范围有限,无法看到全貌。加上现在山高林密,坡陡路险,有些地方无法攀爬。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运用无人机俯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灾害发生区、流过区、堆积区,有利于第一时间作出科学决策。 天台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仅去年“利奇马”台风期间,就新增隐患点13处,涉险村民69户245人。在石梁镇长坑村,看到“嗡嗡”作响的无人机,村民很是好奇,纷纷指指点点。“拍得仔细点,我想早点搬迁。”年逾花甲的陈菊绒很是期盼。她家祖屋后侧就是一个隐患点,已列入搬迁计划。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犹如一只翱翔的雄鹰,在空中左右移动,上下盘旋,从不同角度进行俯视,隐患点概况一览无遗。 “无人机俯视+实地踏勘+影像图比对,排查效果会更好。”徐弈提出了新建议。“好的,今天是第一次尝试,今后将成为常态。”一直从事地灾防治工作的朱波满脸兴奋。地质灾害无小事。天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直探索如何精准研判隐患点发展趋势,无人机提供了新的思路。疫情当前,运用无人机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目前,天台全县汛期前隐患排查已全面展开。天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把无人机作为防灾利器,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健全防治网络,压实防治责任,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及时搬迁或撤离隐患点村民,争取连续16年实现因灾“零伤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