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11-06 | |
发布单位: | 信息来源: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这个地方是怎么做的 | |||
|
|||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第一批)》。长兴县原陈湾石矿生态修复及开发利用、温州借助社会资本推进“海上花园”建设2个案例入选。两地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方面提供了浙江经验。今天,我们走进温州市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看看该项目如何使社会资本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温州市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以提升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针对海洋环境质量下降、自然岸线受损、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沙滩整治修复、红树林湿地建设等工程。 借助该项目,温州市洞头区按照全域规划、整岛修复原则,将“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总体方案设计统一纳入全域概念性规划,做好各子项目方案的衔接。同时,出台了《温州市洞头区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明确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 修复前 修复后 怎么做? 上级专项奖励+地方政府自筹+社会资本参与 东沙渔港边的沙滩修复 由温州环岛酒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兼顾生态功能与酒店配套,政府明确竣工验收五年后对企业的投资成本进行回购。回购前,企业负责沙滩管养工作,也允许企业对外进行社会化服务外包。该沙滩完工后将大大提升浅水湾养老休闲产权式酒店周边配套环境,实现政企双赢。 青山岛沙滩修复 由浙江重山实业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对周边海岸线进行整体环境整治提升,并带动温泉泥浆、青山海洋牧场、离岛度假等项目建设。沙滩修复后将委托业主对沙滩及周边相关配套进行运营和管养,运营期20年,有效解决生态项目建设与后续管理衔接难题。 韭菜岙沙滩修复 采用“村企共建”模式,村民通过参与陆域配套设施建设、后续运营等方式获取收益,并通过整体海岛旅游综合开发带来游客接待、休闲度假等流量经济及溢出效应,实现农民转产增收、企业获益增效。韭菜岙沙滩修复后,将其租赁给洞头区木心合文化旅游公司管理、维护等。此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湿地生态养殖等。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既能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又可以利用开发成果反哺生态环境。 修复前 修复后 有什么成效? 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增加社会资本投入,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海洋生态功能得到提升 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温州市洞头区已完成清淤疏浚157万立方米,修复沙滩、卵石滩面积10.51万平方米,建设景观廊道23.73公里,提升南塘湾滨海湿地公园330亩,种植红树林419亩,修复污水管网5.69公里,一类、二类水质面积占比增加10.4%。其中,红树林湿地的建成恢复了底栖生物生境,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此栖息,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 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既能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又可以发挥企业经营管理灵活等优势,加快推动项目实施。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相关企业在开展生态修复后,获得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并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以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为例,借助“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持续探索美丽经济的海岛实践模式。2019年,村级年度总收入从6000万元增加到1.3亿元,旅游综合年收入达5000万元,先后获评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浙江省百强魅力乡村等金名片,实现了黄沙变黄金、石屋变银屋的乡村蝶变,从一个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村、网红村,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洞头的真实写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