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
发布日期:2012-09-25 09:09:06浏览次数:字体:[ ]

周飞飞:是什么促使省政府如此重视地质找矿突破,决定召开这样大规模的全省性会议来部署?

楼小东: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地质找矿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矿产资源问题,将“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之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提出了建立找矿新机制和“358”地质找矿目标。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质工作,特别是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省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地勘单位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大力宣传地质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和坚守,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地质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地质工作者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浙江本身资源潜力较大。我省地处古扬子板块与古华夏板块的拼合带上,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复杂多样,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初步成果显示,我省重要成矿区带及深部500-2000米的第二找矿空间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银、铅锌矿有可能成为我省的优势矿种;已开展的部分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表明,老矿山深部和外围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三是我省工作基础良好。2006年以来,我省加强了重要成矿区带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等工作,更新了一批基础图件,进一步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和重点找矿靶区。四是找矿新机制初步构建。初步建立了地勘工作管理体制,实行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分体运行的工作机制。财政投入有效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查的资金占到全省矿产勘查经费的65%以上,多元投资的矿产勘查新局面初步形成。五是资金实力充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快,经济实力强,民间资本雄厚,社会资本有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奠定了资本优势。

周飞飞:您刚才提到,浙江省工作基础良好,能否讲一下浙江省这些年来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成绩?

楼小东:可以的,一是基础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全面部署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三项重要基础调查工作,基本摸清全省矿产资源现状、主要矿产的矿产资源潜力。二是能源矿产勘查取得新突破。我省铀矿被国家列入铀矿资源勘查重点省份,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硬岩型铀矿勘查十大基地之一。衢州铀矿勘查,初步查明资源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杭嘉湖平原秀洲嘉善区块、金华汤溪区块等地热勘查取得了重要进展,建成了一批新的地热井。最近,在嘉兴郊区打出了水温大于65度、水量大于3000立方米/日的地热井,实现了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勘查的新突破。三是金属矿产勘查取得新发现。新发现铜、铅、锌、钼、银等中型以上金属矿10处以上、淳安银山银矿床规模有望达大型以上,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也取得新成果。四是非金属矿产勘查取得新成果。萤石、叶蜡石等非金属矿产勘查取得新成果;在青田、永嘉、瑞安等地新发现大、中型叶蜡石矿床。五是“走出去”勘查开发战略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省外境外矿产勘查迅速发展,省能源集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省属地勘单位走向省外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取得了较好成效。我省民营企业资本在省外境外申请了大量的探矿权,矿业投资活动的区域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六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近年来,我省地质工作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了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传统地质工作领域到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浅层地温能、地质遗迹保护等诸多领域的全新拓展。七是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得到新弘扬。多年来,我省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始终坚持“三光荣”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地质人的时代赞歌,取得了勘查地质矿产和培育“精神富矿”的双丰收。我省地质队伍涌现出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这一全国先进典型,获国土资源部和省委联合命名表彰,获李克强副总理亲切接见,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在新时期得到更好弘扬,为国土资源系统和全社会树立了行动标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周飞飞:那么,就目前来讲,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在有不少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楼小东: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找矿新机制没有真正落地。矿产勘查开发的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充分,加上浙江缺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勘查资金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和地勘单位,资金实力不够,抗风险能力弱,矿产勘查投入不足。二是地质找矿的基础支撑和科技创新还不够。矿产勘查技术人才与装备难以适应深部找矿需要。地质资料的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仍然滞后,矿产勘查的装备较为落后,矿产勘查的技术骨干力量十分匮乏,地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三是矿产勘查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部门和地方在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政策上还难以协调一致,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地质找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地质找矿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有地甚至影响地质勘查工作正常开展。四是“走出去”步伐亟需加快。我省企业和国有地勘单位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统筹协调的力度不够,发挥学会协会的作用还不够,突出的和有影响力的成果还较为缺乏。

周飞飞:能否请楼厅长谈谈,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楼小东: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质找矿工作要从国家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主线,以创新地勘工作新机制为动力,根据浙江省成矿地质条件,科学部署全省地质找矿工作,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基础地质调查。加快推进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深化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认识。二是加快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加快推进重点成矿区带的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加大异常查证和矿(化)点检查力度,力争实现重要新发现,圈定一批新的找矿靶区,提交一批新发现矿产地,为后续矿产勘查奠定扎实基础。三是突出整装勘查和重点勘查。优选淳安唐村—临安新桥等7个重点勘查区,计划在10年时间内,分阶段组织实施各重点区块矿产资源勘查,力争实现重点矿种的找矿突破。四是深化老矿山找矿。优先开展绍兴漓渚铁矿等5个老矿山的接替资源勘查工作。五是加强地质科学研究。重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基础地质、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以及本省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专题研究,提高基础地质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为矿产资源勘查及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基础资料。六是加大省外境外矿产资源勘查。推进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企联动,贸易方式、股权投资与勘查开发相结合的矿产资源走出去体系的建设,支持国有地勘单位和浙商“走出去”进行省外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掌控能力,扩大资源的可控供应量。七是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着力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