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项工作 > 热点专题 > 保护耕地 “浙”里行动 > 保护耕地 “浙”里成效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1-29
发布单位: 信息来源: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盘点2023(六)丨双向奔赴 共富共美——浙江合力下好耕地保护“新棋局”
发布日期: 2024-01-29 20:17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保护好每一分耕地对浙江省来说尤为重要。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检验标准和政治责任,制定实施一系列“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积极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和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新机制,着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640 (36).png

“多田套合”,双向奔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

因此,“多田套合”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度关切,也是基层的所盼所需,更是破解农业生产空间碎片化的必然选择。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多田套合”标志性成果,成为浙江“两个先行”的题中之义。

为此,浙江持续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着力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的现代、生态、美丽浙江田园;积极开展“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试点工作,以“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为原则,引导耕地下山、林地上山,不断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同时,自然资源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推进耕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统筹谋划未来5年耕地保护相关重大工程,以耕地保护利用空间的落实与优化为核心,逐步实现双向奔赴的“多田套合”。

即便已经是冬天,走在杭州市余杭区漕桥村七里畈,放眼望去,平整的机耕路两旁,生机盎然的高标准农田小麦长势良好。

2023年竣工的漕桥村“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将1103个5亩以下碎片化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全部外移,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面积均增加至10392亩,“多田套合”比例达到100%。

据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自然资源保护科科长姚强介绍,早些年,这些土地被承包出去种上了苗木,开挖池塘养甲鱼等。随着市场对苗木需求减少,甲鱼养殖效益降低,承包户们继续承包意愿不强。这些地块在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地类性质是耕地,乡镇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耕地功能恢复,逐步将这些土地恢复耕作。

“当初每一个项目自立项开始,我们就和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部门开展‘一次立项、协同实施、联合验收’的工作协同机制,按照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的要求来做的”,姚强说。实施了苗木清理、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等工程,这些恢复的耕地建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等到需要进行补划调整的时候,就可以顺利进行补划。这样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也就实至名归了。多部门协同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统筹涉农资金,扩大资金叠加效益,共同实施耕地空间综合整治,实现资金“1+1>2”效果。

漕桥村“万亩方”项目由十三位农业种植大户流转经营,目前以种植水稻为主,冬季种植小麦。

“我们已经和区农业部门沟通了,接下来要一起把新建的余杭区径山镇等2镇、仁和街道东山村等17村、余杭街道三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50亩以上非高标准农田的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与永久基本农田套合率估计可以达到95.7%。”姚强说。

土地“赋能”,共富共美

在绍兴柯桥,“多田套合”工作的推进不仅解决了耕地碎片化问题,还依托土地流转,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思维促进乡村振兴。

640 (37).png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等3个街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由整治前的61.27%上升至98.42%,其主要路径在于采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式,通过整体设计、综合立项、综合验收、综合认定,一次性建成旱涝保收、规模经营的美丽田园、生态田园、共富田园。项目采用了“双主体”的协作模式,也就是“平台+镇街”融合推进模式。“我们建立了‘平台+镇街’联动部署机制,以鉴湖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由相关街道负责具体项目实施,最终形成条抓块保的工作合力。”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柯桥分局生态修复地矿科科长俞韬说。

俞韬介绍,项目通过立项新建“高标农”来提高“多田套合”比例。前期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两部门经过沟通,一起对永久基本农田里的新项目按照高标准农田要求立项,比如灌溉率、道路通达率等,项目前期就对照着两部门认定的标准来建设,确保建成后符合高标准农田要求。

在“平台+镇街”联动部署机制中,镇街作为子项目建设主体,具体负责属地旱改水、建设用地复垦、耕地功能恢复等土地整治工作,鉴湖旅游度假区发挥了国有投资平台资源整合优势,承担拆迁安置、土地综合整治、环境风貌提升等职责。

要想当地村民把地腾出来种粮食,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整村拆迁的,我们首先把安置房造好,让老百姓没有住房方面的担忧。”俞韬说,“其次在收入上面,要让百姓获益。”

垦造和拆迁出来的耕地一共有214亩,新增加的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种粮大户承包。同时,土地综合整治也为鉴湖旅游度假区拓展了用地空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农文旅方面的规划。

“小农田”经过华丽转身正在逐步变成“大画卷”,目前建成了1580亩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千亩方”项目。鉴湖旅游度假区也已经开始规划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的整体空间布局,未来将围绕鉴湖生态景观轴,串联鉴湖渔歌、未来乡村、诗酒田园、生态康养、产城更新等多个共富型整治单元。

扛起政治责任,合力下好耕地保护“新棋局”

为了守住浙江“责任田”、端牢“粮食碗”,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夯实根基,浙江从“国之大者”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扛起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合力下好耕地保护“新棋局”。

640 (38).png

量质并重守红线。浙江人均耕地仅0.3亩,全省现状耕地破碎化程度较大,通过“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近三年累计建设“万亩方”53个、“千亩方”753个,形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约160万亩,有效改善了耕地碎片化、抛荒等情况,在助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以“造一块好地”的标准,全力推进耕地垦造,2023年入库耕地13.47万亩,创近年新高。

着眼全域有布局。积极助推“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纳入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研究构建底线可管控、目标可集成、过程可溯源、责任可追究的“四位一体”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管理机制。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仅2023年就实施耕地垦造功能恢复4.69万亩、建设用地复垦2.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45.27万亩,进一步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和生态功能,打造共富单元。

精准智治护耕地。浙江抢抓数字化治理先机,持续完善“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先是构建起“人田对应”的人防责任体系,2022年5月,提请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行“田长制”,与“河长”“林长”相结合,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6.6万名;再是构建“塔田对应”的技防监管体系、“图数对应”的耕地空间账本,织起“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

敢于亮剑严监管。率先提出违法占用耕地“动态清零”目标,通过开展攻坚行动,建立新增违法占用耕地“三倒查”“增违挂钩”等机制,打出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组合拳,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体系,从严打击新增违法占用耕地。

接下来,浙江将继续抓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轮“国考”和国家层面耕地保护制度重构等重要契机,坚持耕地保护第一优先序,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挖掘耕地综合效益,高质量打造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